南京

首页>地方频道>南京>人文

南京“状元巷”发现古代高考印记

   2018年高考正在进行。人们常把科举考试比作古代的“高考”,科举考试中胜出的状元,和如今的“高考状元”一样,会受到人们的狂热追捧。

  从宋代到清代,在南京历史上曾出现过十多位文武状元,在南京的大街小巷,依然能够找到这些状元留下的足迹。

  南京地铁1号线三山街站旁,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小巷——秦状元巷,旁边的小区名叫秦状元里。清代乾隆十七年(1752)的状元秦大士早年曾在这里居住,小巷以他命名。

  秦大士,生于1715年,南京人,自幼聪明好学,十岁时就能写诗作文,但他参加科举考试却不算顺利,23岁中举,此后几次参加会试均受挫,一度给扬州盐运使当过幕僚。到30多岁时,秦大士才时来运转。

  乾隆十七年本来不是大考之年,但恰逢皇太后六十诞辰,朝廷开了“恩科”。秦大士进京赶考,中了状元,成为清朝开国以来的第43位状元。与他同科及第的,还有梁同书、翁方纲等后来的名臣。

  秦大士中状元后,担任翰林院侍讲学士,教诸皇子读书,乾隆皇帝很喜欢他,君臣之间还有一段佳话。

  相传秦大士是南宋奸相秦桧(也是南京人)的后裔,有一次上朝时,乾隆当众问他:“你真的是秦桧的后代吗?”

  这个问题实在棘手,秦大士急中生智:“一朝天子一朝臣”。话里的意思:皇上您如果是明君,那我就是一个忠臣;皇上您如果是昏君,那我就可能是一个奸臣。秦大士巧妙地把皮球踢回给皇上,乾隆很满意他的回答。

  关于秦大士的身份问题,还有个有趣的传说:他曾在杭州岳王坟前写下诗句:“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表示对自己祖先所做作为的深恶痛绝。不过这只是传说,秦大士其实是宋朝清官秦梓的后代。

  乾隆三十三年(1768),秦大士父亲病逝,他回家守丧,不再出来做官。他的儿子秦承恩买下前明大臣何如宠的府邸,这就是如今位于长乐路的秦状元府(秦大士故居)。

  这座府邸大致保存完好,已经对外开放,其园林部分曾经被秦大士称为“瞻园”(南京其实有两座“瞻园”),院内尚存一颗玉兰树,相传为秦大士手植。

  秦大士故居在今天的长乐路,其斜对面曾有个“黄状元巷”(如今已经消失),这里是清末状元黄思永的故里。

  黄思永,字慎之,光绪六年(1880年)庚辰殿试一甲一名,即状元。和清代其他状元相比,黄思永很特别,他善于接受新思维和新事物,对西方的科学知识很感兴趣,积极投身洋务运动。

  黄思永致力于开放通商口岸、开放矿产、修建铁路。他还在北京琉璃厂创办北京工艺商局,所生产的景泰蓝工艺品,两次在国际博览会上获奖。他还是中国兴办债券股票的第一人。

  1903年,清廷推行新政,设立农工商部,聘请的顾问中,有两位状元,一为黄思永,一为后来以办实业闻名的张謇。

  二人起草并颁布了《奖励公司章程》、《商会简明章程》等诸多章程法规,大力扶持民族工商业,吸引众多投资者兴办工厂商行,人们称他们为“商部两状元。”。

  南京三山街水游城对面,和建康路平行,有一条小巷名为“状元境”。《钟南淮北区域志》载:“宋秦桧父子居此,皆举状元,以丑其人,故没其姓氏,但称为状元境”。

  传说这里曾经住的是南宋奸相秦桧父子,他俩都中过状元,人们将这里称为“状元境”,并不冠以“秦”字,表示对秦桧父子的蔑视。

  民间还将“状元境”称为“状元獍”,“獍”是一种会吃父母的恶兽,改这个字,表达人们对秦桧父子憎恶到极点。

  其实,据考证,真实的历史上,秦桧和他的儿子秦熺并非状元,“状元境”的得名和秦桧父子没有关系。

  《南京地名大全》一书认为,“状元境”这个地方靠近江南贡院,在明清时有很多书店,考生们喜欢到淘书,店家为了讨个好彩头,就把这个巷子称为“状元境”。

  说完了清朝的状元,再来看看明代的南京状元。

  水西门莫愁路旁,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小巷——朱状元巷。朱状元,即朱之蕃,南京人,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后来又历任吏部侍郎、南京礼部右侍郎。

  朱之蕃不但是状元,还是位品行高洁、不辱使命的外交官。

  万历三十三年(1605),他奉命出使朝鲜。当时,大明王朝刚刚帮助朝鲜战胜了日本侵略者,朝野上下对大明使者非常热情,纷纷以厚礼馈赠给朱之蕃。但朱状元清廉自守,一一婉拒。

  朝鲜官员又纷纷用人参、貂皮求购朱之蕃的画作,朱之蕃同意了,他把这些人参、貂皮后换成了钱,收购了很多流落在朝鲜的中国古代名家字画和文物,带回了国内。

  朱之蕃在母亲去世后辞官回到南京,居住在莫愁路朱状元巷,诗酒唱和,悠然终老。他编纂了《金陵图咏》,开创了“金陵四十景”,并衍生出后来的“金陵四十八景”。

  始建于明代的朱状元府保留了下来,清代进行过重修,尚存二路三进,现为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朱状元府已经进行了修缮,有望不久对市民开放。

  万历十七年(1589),南京人焦竑考中状元,南京也由此产生了一条“焦状元巷”。

  焦竑(1540-1620),明代思想家、藏书家、考据学家,早年就有“神童”的称谓,曾从著名学者耿定向、罗汝芳学习。

  考中状元后,焦竑任翰林院编修,不久出任皇太子朱常洛的讲读官。一次,焦竑讲课时,课堂外突然百鸟齐鸣,非常热闹,朱常洛忍不住抬头观望,焦竑立刻停止讲课,肃立不语,以示警告,朱常洛吓得连忙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

  万历二十五年,焦竑在担任顺天乡试主考官时,从落选的试卷中挑出了考生徐光启的卷子,并录为第一名(解元)。焦竑慧眼识珠,选拔了徐光启,但也给自己带来麻烦,有人诬告他受贿,焦竑因此被贬官。

  焦竑索性辞官回到南京,在北门桥豆巷,这条巷子就是后来的焦状元巷。

  焦竑是著名的藏书家,他的故居内有一座藏书数万卷的“澹园藏书楼”。可惜的是,焦状元巷和澹园藏书楼,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城市建设中竟然被拆毁。(交汇点 于峰)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14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