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首页>地方频道>南京>民生

用劳动和汗水庆祝自己的节日 长江五桥300名建设者坚守岗位

郑连春顺着狭小的空间,慢慢爬入钢套箱。 通讯员 缪伟 记者 葛妍摄

长三角城市网讯  这个“五一”小长假,我市重点项目建设工地上依旧是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昨天,记者探访长江五桥建设工地发现,为了加快推进工程建设进度,300多名建设者坚守在施工一线,用劳动和汗水庆祝自己的节日。

今年是长江五桥建设的索塔之年,主桥的南塔、北塔以及位于长江中的中塔都在加紧建设中。位于浦口区的长江五桥北塔总高166米,由36节段钢套箱一层一层堆砌而成,目前已经完成两节。拼接钢套箱等预制部件是一种新的建桥工艺,标准更高,质量更稳定,对一些传统工种也提出了全新要求。

50多岁的郑连春是一个有30多年工作经验的钢筋工,皮肤黝黑,双手布满老茧。顺着临时工程梯,老郑带着记者爬到了两节钢套箱的顶端。但老郑的工作并不是在这10米高空,而是从这里下到5米深的钢套箱内。

记者往钢套箱内望去,箱内密密麻麻布满了钢筋支架,在钢筋与钢筋之间,有一个面积不到两平方米的三角形空间。除去夹角的位置,留给老郑行动的空间其实很小,连转身都十分困难。记者发现,尽管工作区域较为闷热,但老郑依然套着长袖工作服,他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安全,防止被钢筋刮伤。

一个钢套箱内需要安装700个直螺纹套筒,老郑和班组成员的工作就是将一个个直螺纹套筒牢牢固定在钢壳接缝处。每个钢筋工每天工作7到8小时、完成30个,由于操作空间三面密闭只有上部开口,老郑每次最多进场1个小时就得出来透口气,做了30多年的钢筋工,这样的工作环境还是第一次碰到。“以前扎钢筋都是在开放的空间里,刚开始换了这个环境还真不习惯,半小时就要上来一次,现在已经慢慢适应了。”老郑说,尽管工作方式不同了,但钢筋始终是工程最重要的结构,这可是个良心活儿,一点儿不能马虎。

五桥的钢筋工不仅是体力活儿,更是技术活儿。“套筒的误差必须控制在3毫米,如果误差超过标准,对整个钢壳结构及以后索塔的受力都会有很大影响。”中交二航局南京长江五桥a1标项目部副经理王辉说。

该项目部安全总监王尹园介绍,面对即将到来的夏季高温,工地将在塔柱钢壳内箱作业的过程中,针对每一个区域,设置鼓风机等通风设备,加强空气流通,同时控制作业人员的操作时间,并错开高温时段施工。

据悉,除了主桥北塔外,位于长江南岸的37节高南塔也已经完成了两个阶段,36节的中塔也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

(记者 葛妍)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5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