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首页>地方频道>南京>社会

华东科技G6工厂阵列制造部部长盛科:用南京智慧点亮“中国屏”

市劳模盛科。本报记者 许琴摄

华东科技G6工厂阵列制造部部长盛科:

用南京智慧点亮“中国屏”

“我们的液晶面板生产线一年365天、白天黑夜不间断生产。所以五一劳动节期间,很多人都是在岗的。”昨天,市劳模、中国电子熊猫集团下属企业华东科技G6工厂阵列制造部部长盛科和很多同事一起,依然奋战在一线。在他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G6工厂,这里生产18英寸到65英寸液晶面板。

组建团队攻关顽固性问题

进入车间前,要先脱去自己的鞋子,戴上头套、口罩,穿上防尘服和无尘鞋,再戴上无尘手套,全身上下只剩下两只眼睛露在外面。盛科告诉记者,液晶面板生产车间内的无尘要求极高,平时他们在车间都是这样,认人基本靠看眼睛和走姿。 

经过密闭风淋室清除掉身上的灰尘后,记者走进车间,地面、机台光洁如镜,形态、大小不一的机器人活跃在每一道工序,有的正在搬运和投送物料、有的正用“手臂”抓取玻璃基板、有的正在为玻璃面板镀膜……几千平方米的车间,只看到3名工作人员。盛科告诉记者,工作人员负责调整参数、监控电脑,流水线的另一端,液晶面板源源不断产出。 

有机器人负责生产,并不表示制造部门没有工作人员。事实上,盛科负责的制造部有500多名员工,“他们要在幕后负责设备保养、产品检修、工艺调试等。”盛科告诉记者,作为这个核心部门的负责人,他的职责就是要提升产能、提高合格率、降低成本。针对一些顽固性问题,组建团队进行攻关。 

立志为中国液晶产业发展做贡献

盛科2005年开始工作时,液晶面板的关键技术掌握在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少数几个生产厂家手中,中国大陆地区无法生产电视机用的大型面板,面临“缺芯少屏”的窘境。他记得,当时国内液晶显示项目只停留在5代及以下,而现在8.6代、10.6代都出来了。10多年前,32英寸的电视要卖1万多元,现在1000元左右就能买到了。这都是因为我们的液晶显示屏国产化,并且不断地在提档升级。 

2010年,盛科加入华东科技G6工厂。“我当时就立志要为中国液晶产业发展做出贡献。”盛科告诉记者,华东科技G6工厂项目为当时中国电子、南京市一号工程,承担着改变中国“缺芯少屏”的重任。 

为了让产品线顺利实现投产点亮,2011年的春节,盛科和团队成员都是在工厂一线度过的。华东科技G6工厂的技术来源于日本夏普。当时日本的技术是每个月生产6万片。投产后,盛科和同事一起,不断对生产线优化设计,改进工艺流程,最终达到每个月生产9万片。

另辟蹊径,减少产品报废率

作为液晶面板制造核心部门的部长,勤于钻研是盛科一贯的工作作风。据了解,所有的液晶面板出炉前都要经过超声波干式清洗机的清洁,清除上面或许存在的异物。但这一环节有一个弊端,就是容易刮伤液晶面板。G6工厂阵列制造部自动化技术科科长史平告诉记者,这一问题困扰了他们很久,想过很多办法,始终没有解决。之前大家一直想的是怎么彻底杜绝“卡异物刮屏”问题,但盛科后来提出了另一个思路,降低刮伤的频率、让风险数量可控,并用这种方案完成了软件改造。后来测试发现,这种方法完全可行,大大减少了报废率。从软件导入至今,已成功拦截3起刮伤事故,挽回数十批产品的报废。 

显影液是液晶面板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材料,无论从环保减排、还是控制成本角度,减少其使用量非常重要。“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经常提道:解药一般就在毒药的周围,换句话说,解决问题的办法应该就来自于问题本身。”盛科告诉记者,他反复试验发现,显影液倾倒时间过短导致大量浪费。后来他通过对倾倒速度、倾倒动作进行优化,延长了倾倒时间,最终实现显影液使用量下降了9%。 

工作中,盛科努力攻关不断创新的例子举不胜举。目前,盛科已参与发表专利申请6项,打造了两支能够独立解决设备和工艺问题的团队,多次获得中国电子、中电熊猫表彰奖励,不断为中国液晶产业发展贡献智慧。

本报记者 许琴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611
收藏
分享